• <track id="0aiby"><code id="0aiby"><dd id="0aiby"></dd></code></track>

    <ins id="0aiby"></ins>

    當前位置: 主頁 > 國內 >

    東吳證券:軟件定義衛星 電科集團將成主導

    時間:2020-02-14來源:互聯網 作者:編輯 點擊:
    近日,東吳證券分析師針對我國低軌道衛星產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并指出軟件定義衛星有望成為天基互聯網的主流技術路線,電子科技集團將成為國家低軌衛星產業主導。 低軌

    近日,東吳證券分析師針對我國低軌道衛星產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并指出軟件定義衛星有望成為天基互聯網的主流技術路線,電子科技集團將成為國家低軌衛星產業主導。

    低軌通信衛星產業正在興起

    衛星按用途可分為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技術試驗衛星等。根據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CS)最新更新的“在軌衛星統計數據庫”顯示,截至2019年1月9月,全球在軌正常運行衛星數量為2062顆,其中通信衛星占比最大。2019年全球共發射衛星523顆,占比最大的為技術試驗衛星,通信衛星次之。

    2018年,我國共發射衛星91顆,其中通信衛星4顆,占比4.4%。2019年我國共發射衛星54顆,其中通信衛星12顆,占比22.22%,比例快速提升。根據UCS數據,截止2019年1月9日,美國在軌衛星達到901顆,占全球在軌衛星44%,遠高于其他國家。目前我國通信衛星數量占比、衛星通信市場占比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通信衛星規劃數量低于美國,未來提升空間巨大。

    按照通信衛星運行的軌道不同,衛星通信(系統)可分為低軌道(LEO)衛星通信、中軌道(MEO)衛星通信和高軌道(GEO)同步衛星通信。其中,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有制造成本低、發射成本低、接收效率高的優勢。

    近年來,衛星發射以低軌道(LEO)衛星和高軌道(GEO)衛星為主,且低軌道(LEO)衛星占比逐漸提升。2017年,全球低軌道衛星入軌46顆,占比59%。2018年,低軌道衛星入軌53顆,占比65%。

    美國優先布局,中國也已起步

    由于低軌衛星在軍事、物聯網等領域的巨大應用價值,加之地球近空領域頻率和軌道資源有限,而根據國際電聯的規定,頻譜與軌道歸屬采用“先發先得”原則。近年來,各國在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當前國際主要制造商大多位于美國,包括Space X、OneWeb、泰雷斯等,主要星座計劃包含Starlink(星鏈)、OneWeb、銥星等。

    面對國外發展迅猛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國內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團分別提出了“鴻雁”和“虹云”低軌衛星通信星座計劃,首期組網建設投資估計約為300億元。根據SIA的數據,衛星組網費用占整個衛星產業鏈產值的7.5%左右,根據組網費用300億元÷占比7.5%=總體產業規模4000億元,預計低軌衛星通信產業規模將達到約4000億元,我國亦將進入低軌衛星通信時代。未來,,“鴻雁”和“虹云”還將分別發射300顆和156顆低軌通信衛星組建太空通信網,兩個系統計劃將于2023年建設完成,目前兩個系統的首顆實驗星都已于2018年底試射成功。雖然我國星座計劃起步和建設進度落后于發達國家,但諸如“天象”等計劃所使用的衛星數和成本都大幅優于國內其它方案,未來有望引領天基互聯網的建設運營。

    鴻雁星座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是我國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商業航天項目,依托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開展建設運營。具有全天候、全時段及在復雜地形條件下實時雙向通信能力,可以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建設規劃方面,“鴻雁星座”一期預計投資200億元,在2022年建成由60顆衛星組成的通信網絡,實現一帶一路區域覆蓋;二期預計2025年完成,通過300+衛星構建“海、陸、空、天”一體的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接入系統,實現全球任意地點的互聯網接入。

    目前,首顆試驗衛星“重慶號”已于2018年12月成功發射,并計劃在2020年7月再發射兩顆試驗衛星。建成后將成為全球無縫覆蓋的空間信息網絡基礎建設,為地面固定、手持移動、車載、船載、機載等各類終端提供互聯網傳輸服務。

    虹云工程是由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牽頭研制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計劃發射156顆衛星,在距離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上組網運行。其將以天基互聯網接入能力為基礎,融合低軌導航增強、多樣化遙感,實現通、導、遙的信息一體化。目前,2018年12月22日,航天科工虹云工程首星成功發射并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顆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衛星,首次將毫米波相控陣技術應用于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能夠利用動態波束實現靈活的業務模式。

    除通信主載荷外,虹云工程首星還承載了光譜測溫儀和3S載荷,實現高層大氣溫度探測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信息、飛機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信息和傳感器數據信息采集(DCS),可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環境、海事、空管等領域。據悉,虹云工程將于今年投入示范應用。

    地軌軌道和頻率資源是有限的,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國家在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領域已全面展開競爭。與美國相比,我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分散,規模小,我國未來有望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建設比當前更大規模的低軌衛星工程。

    軟件定義衛星,電科將成主導

    2018年,全球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774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衛星產業規模主要來源于地面設備和衛星服務收入,衛星制造和發射服務產業規模較小。衛星服務實現收入1265億美元,同比減少1.7%,占衛星產業收入的45.6%。

    市場主要關注低軌衛星產業硬件投資,我們認為軟件定義衛星有望成為天基互聯網的主流技術路線。傳統衛星研發基本上以實現具體某個功能或者任務定制為主,硬件主導,軟件為輔,這樣研發周期長、研發成本高,軟件定義衛星主要通過對功能模塊、載荷、數據處理、網絡通信等軟件進行更新或重設,采用開放系統架構,使衛星上各類傳感器和計算單元之間兼容互通。星載操作環境主要為各類應用程序提供平臺運行支撐,實現各類軟硬件即插即用和動態配置,使得衛星軟件可以獨立演化,從而可以在不改變硬件的情況下實現更多的功能,完成更多的任務。

    軟件定義衛星將使網絡安全投入成倍增加,在軟件定義技術下,衛星需要實現各類軟硬件即插即用和動態配置,使得它們能夠承擔不同的任務并為不同的客戶服務,同時面臨云安全、天基安全的環境,網絡安全成為天基互聯網的核心環節,相應的網絡安全投入預計將成倍大幅增加。

    市場主要關注航天系標的,我們認為電子科技集團將成為國家低軌衛星產業主導。目前我國建設中的低軌寬帶衛星系統主要有航天科工集團的 “虹云工程”、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星座” 、中國電科集團的“天象”等。電科在國內的軟件定義衛星方面技術領先,天地一體化信息網重大項目低軌接入網規劃僅需60顆綜合星和60顆寬帶星,衛星之間能夠實現多星之間的距離測量和時間統一,實現衛星的“自主導航”,減省地面站的數量以及相應成本,基于此優勢未來電科集團有望引領國內天基互聯網建設運營。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文章導航
    推薦內容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_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蜜桃_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三区不卡_九九久久国产精品九九久久99
  • <track id="0aiby"><code id="0aiby"><dd id="0aiby"></dd></code></track>

    <ins id="0aiby"></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