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0aiby"><code id="0aiby"><dd id="0aiby"></dd></code></track>

    <ins id="0aiby"></ins>

    當前位置: 主頁 > 國內 >

    守正創新 知行合一 踐行中國夢 ——第二屆全國儒家樂教研討會在漳州舉行

    時間:2020-10-22來源:互聯網 作者:編輯 點擊: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2020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二屆全國儒家樂教研討會暨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年會在福建省漳州市龍人書院成功召開。 在這次全國儒家樂教研討會上,中國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2020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二屆全國儒家樂教研討會暨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年會在福建省漳州市龍人書院成功召開。

    在這次全國儒家樂教研討會上,中國音樂學院修海林教授,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會長楊青,天津音樂學院李鳳云、王建欣教授,廈門大學蘇新春、耿虎教授等來自全國各地的四十余名儒家樂教研究專家、高校音樂教育學者、一線藝術教師與校長、省級以上非遺傳承人以及知名琴人齊聚一堂,代表們各抒己見,精彩紛呈。

    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 副會長 蘇新春主持開幕儀式

    本屆活動由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龍人古琴研究院主辦,福建省龍人書院、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共同承辦。

    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會長、龍人古琴創始人謝建東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夢不僅僅是物質和財富之夢,更是精神和文明之夢。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自2018年11月成立以來,一直秉持著繼承弘揚禮樂文化的初心,龍人古琴先后與海峽兩岸二十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互設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在部分院校設立龍人古琴課堂,設有專用教室,并作為有學分的選修課程。2020年1月,龍人古琴研究院與閩南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合作開設了音樂學古琴方向成人本科班,并于8月舉辦面授課程。多年來,在廈門、漳州和福清等地的大中小學舉辦了龍人古琴進校園系列活動,傳播以古琴文化為核心的優秀禮樂文化,讓傳統文化流向未來。

    同時,謝建東會長也再次強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要有中華文化的復興;中華文化的復興,離不開中華禮樂的當代復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受重視的當下,我們理應肩負起發揮儒家樂教對當今社會建設的積極意義,保護好我們傳統禮樂的根脈,深入探討其思想內核,推動儒家樂教的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完成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使之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

    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會長謝建東致辭

    本屆大會主要圍繞著“傳統文化藝術與禮樂文化”、“中國當代文化環境中的禮樂文明”、“古琴與禮樂文化”、“古琴文化品格的重塑與建構”四大議題,共收到論文近百篇,精選出其中25篇20余萬字編輯成集并在會議上宣讀。

    在分組討論中,專家學者們暢所欲言,從教育學、音樂學、語言學、藝術學等領域多學科介入,聚焦于儒家樂教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分享了《禮樂文化宏微論——關于禮樂文化的若干思考》《少兒古琴談》《孔子詩樂教育的闡釋》《古詩詞朗誦:無調的歌唱》《漳州文人與古琴》等多篇精彩報告。

    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副會長修海林教授在分享中指出:禮樂文化的存在,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不因名而立,更不因其被冠以“傳統”而與現代社會生活不相適。

    禮樂文化的推行和傳承,要依靠文化主體來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禮樂文化的實踐,最重要的就是“育人”的問題,這正是禮樂教育系統的價值所在。 周公的樂教思想,總歸其要就是道德倫理教育與樂舞藝術教育、行為規范教育與審美情感教育的共構一體。其中道理倫理與行為規范教育的核心是“德”的教育,目的是培養人材。

    從某種意義上說,禮樂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文化遺產。中華民族文化的每一次復興,都離不開禮樂文化的高揚;中華文化的每一次復興,都和人的全面發展密切相關,都寄望于禮樂“育人”功能的發揚!中華民族的每一次復興和朝代更替,都會因傳承、發揚了禮樂文化而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這其中充滿著時代機遇,寄托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希望,更寄托著我們華夏兒女的“中國夢”!

    ?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會長楊青先生在研討會上做主題發言?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會長楊青先生在研討會上做了主題發言,他指出: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在研習中華傳統文化的路途上,樂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他更是身體力行的推廣踐行以古琴為核心的樂教活動, 尤其是少兒古琴啟蒙和教學工作。

    在主題報告中楊青先生分享:傳統藝術不能缺少“青春血液”,任何一種音樂藝術門類,有了少年兒童的加入,都會變得更加朝氣蓬勃,充滿生機。同時,少兒習琴與少兒誦讀經典、童蒙養正的教育方法有相似之處,二者都是為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根植于稚嫩的童心,用經典浸潤童年,以文化滋養人生。

    古琴不僅是一種樂器,更是一種文化。對小琴友來說,僅僅把琴當作一種表演性樂器,從而停留在機械性的練習以掌握琴的演奏技巧是非??上У?,不僅容易陷入模仿的怪圈,止步于滿足一般意義上的悅耳動聽,更令人遺憾的是難以達到“音與意合”的境界,乃至表達不出自己的情感與志意。所以,完成從模仿型學習到思考型學習的轉變是少兒習琴的必經之路。小琴友必須要學會結合所學、所見、所感、所悟,慢慢嘗試著理解每首琴曲的深厚意蘊和哲理意趣,領會曲子的意境、韻味與獨特內涵,感受琴的文化魅力,從而更好、更準確地對琴曲進行詮釋。

    少年強則中國強!

    第二屆全國儒家樂教研討會第二分會場的主題發言同樣精彩在線,廈門大學教授,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蘇新春教授就高校中國傳統文化教學中的“知行”問題,做了精彩闡述,他指出:“知”與“行”如何落實到課程中,把抽象知識化為行為?!捌毡橹Y”與“在地之禮”相結合,注重“在地之禮”,與當下相結合,達到“頂天立地”之效果。

    同時,他也分享了“觀念之禮”與“雅樂之禮”的不同與相融。他建議:把古琴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在古琴課堂中陶冶學生,將禮樂文化的理念物化、外化。不追求琴技,重要的是對人的行為方式以及精神境界要有所改變和提升。

    最后,蘇新春教授強調:黨的十八大以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文化自信”的核心內容之一。當下高等學校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已普遍受到重視,但要提高傳統文化教育質量,而不是流于形式, 還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關鍵在“知”與“行”的關系。

    知識之禮與行為之禮。以行為之禮為優。

    普遍之禮與在地之禮。兩相結合,相得益彰。

    觀念之禮與物化之禮。物化之行淺而入之,觀念之禮固之牢之。

    大眾之禮與雅樂之禮。大眾之禮通之,雅樂之禮領之。

    活動期間還舉行“樂和音樂會”,上臺演出的有兩所儒家樂教實踐基地——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泠音琴社、廈大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幽篁琴社的師生以及我國著名的琴家與藝術家,以琴與詩歌、琴與頌唱、琴與簫、古琴獨奏以及古典舞蹈等形式,展示儒家樂教的實踐成果。

    本屆儒家樂教研討會是一次振奮人心的研討會,也是一次思想統一的研討會。

    在這次研討會中,不僅有多學科高端人才參與其中,還有理論家、教育家,藝術家、實業家;不僅有前沿理論的探討,如《琴曲lt;幽蘭gt;探微》,又有扎根實踐的交流,如中小學詩詞弦歌教育實踐探索;尤其以琴樂和詩樂為藝術實踐途徑,通過包括中小學、高等教育領域在內的一線藝術教育,進一步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同時,我們更分明看到了他們是如何不斷探索,守正創新,知行合一,在用他們的拳拳之心踐行著中國夢??梢哉f,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我們華夏優秀文化的“仁”、“義”、 “禮”、“智”、“信”。這份“仁”是慈愛之心;這份“義”是當代文化人的正能量,是勇于擔當;這份“禮”是靜守規則;這份“智”是思想靈魂的共鳴;這份“信”是文化自信,是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文章導航
    推薦內容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_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蜜桃_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三区不卡_九九久久国产精品九九久久99
  • <track id="0aiby"><code id="0aiby"><dd id="0aiby"></dd></code></track>

    <ins id="0aiby"></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