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0aiby"><code id="0aiby"><dd id="0aiby"></dd></code></track>

    <ins id="0aiby"></ins>

    當前位置: 主頁 > 科技 >

    關注食品安全“頑疾” 科技界與工業界攜手應對

    時間:2020-12-09來源:互聯網 作者:編輯 點擊:
    消費日報訊 (記者 王薛淄)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工作均顯示,食品安全總體狀況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但是微生物污染仍然是當前食品安全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

    微信圖片_20201209095641.jpg

    消費日報訊(記者 王薛淄)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工作均顯示,食品安全總體狀況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但是微生物污染仍然是當前食品安全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時有發生。諸多慘痛事件表明,“從農田到餐桌”這一復雜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都有可能發生由于微生物污染而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微生物風險成為食品安全領域的頑疾。

      11月30日,在“微生物風險輿情交流和檢驗技術研討會”上,10余位權威專家結合各自的專業背景和實踐經驗,分享了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進步與挑戰。

      既是食品安全問題又是公共衛生問題

      食源性疾病是公認的全球首要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首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大概有十分之一的人會感染食源性疾病。造成食源性疾病主要有四大類,其中最突出的來自于食源性致病菌。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食源性疾病存在不一樣的地方。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模式、生產規模甚至消費習慣均發生變化,再加上我國特有的飲食文化,除了微生物之外,我國還有動植物的,化學性的。相比較而言,我國食源性發病源頭比西方國家要復雜得多?!眹沂称钒踩L險評估中心風險監測二室主任郭云昌在報告中表示。

      除此之外,我國還面臨傳統污染物包括微生物的危害特征不明,新發和未知污染物的危害識別能力不強,無法建立適合現階段我國居民健康保護水平的食品安全目標等挑戰。對此,郭云昌建議:“鑒于目前我國食源性疾病負擔背景數據嚴重匱乏,對于食源性疾病應像傳染病一樣以鼓勵報告和調查為主,并應逐步構建基于食源性疾病負擔的食品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和基于危害分級的監管制度”。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助理陳操重點回顧了我國近期與冷鏈相關的疫情。在大眾關注的冷凍/冷藏方式上,他表示,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適用于冷凍/冷藏方式加工的產品從出廠到銷售各環節新冠病毒污染的防控,包括各個環節的消毒,在指南后邊也推薦了常用消毒劑,包括醇類消毒劑,含氯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

      陳操提出建議:“全球范圍內加強冷鏈人員的核酸檢測、物品檢測,另外一定要對高危人群、特殊人群進行定期的主動篩查,檢測進口冷鏈產品從業人員包括裝卸、加工人員,盡早發現感染者,盡早阻斷傳播?!?/p>

      協同學科知識 創新技術應用

      去年5月份,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把微生物和重金屬的污染放在食品安全工作比較突出的位置。同時,《意見》也指出,目前我國風險監測評估預警技術工作比較薄弱,基層監管力量和技術手段跟不上。

      “國家要求要以‘四個最’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這就為從事食品安全工作的相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敝袊r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林建涵表示,“要想保障食品和農業科技的發展,有五個重要的領域要突破,其中第二個就是傳感器技術,傳感器包含納米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器?!痹趫蟾嬷?,林建涵對“生物傳感技術在沙門氏菌檢測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除此之外,隨著媒體的發展和進步,對于食品安全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紐勤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食品安全業務總監黃曉睿介紹稱,對于新的快速檢測方法來說,在傳統培養基技術方面做了不停的創新,有創新的培養檢測方法、光電發光的技術、創新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讓食品加工企業有了更多的選擇。3M中國有限公司北區技術中心食品安全部資深應用工程師霍建偉分享了測試片方法的主要應用及法規現狀和致病菌快速檢測系統在食品行業的應用案例,介紹了食品微生物檢測的快速解決方案極其應用領域的發展。

      標準設置與時俱進 檢驗技術更新發展

      事實上,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基層使用過程中的及時反饋,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方法標準也在進一步完善和進步。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副所長楊小蓉帶來的“GB 4789.29-2020 椰酵假單胞菌檢驗的技術要點”報告表示,對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檢驗方法,進行了標準名稱、范圍、設備和材料、培養基和試劑,檢驗程序等7個方面的修改,延續GB 4789標準的格式,增加了結果報告部分。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陳穎則帶來“食源性微生物的分型溯源”的報告,以2008年美國花生醬引發的沙門氏菌暴發事件為例介紹了為什么要進行溯源分析?!耙环矫嬗兄诒┌l的識別和調查,監控每種病原體的變化趨勢;另一方面是觀測時間變化趨勢,隨著時間的增加,這個病原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針對特定人群到底會有怎樣的變化?,F在可以說病原菌的分子分型已經成為食品安全檢測常規的動作?!标惙f介紹到。

      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秀梅、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李薇薇、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白莉分別以“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食物中毒的預防與控制”“單增李斯特菌的風險識別與特征描述”和“產志賀毒素大腸埃希氏菌的風險識別與特征描述”為題進行了常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報告。劉秀梅詳細介紹了我國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食物中毒的研究歷史,特別是食物中毒病因學,病原菌命名和分類學地位,以及米酵菌酸產毒和去毒等研究進展,并以黑龍江“酸湯子”中毒事件為例,呼吁“加強預防食物中毒的科普教育,科學加工制備安全食品,深入開展椰毒假單胞菌及米酵菌酸的基礎性研究和特效救治方案,保護人民健康、挽救更多生命?!?/p>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文章導航
    推薦內容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_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蜜桃_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三区不卡_九九久久国产精品九九久久99
  • <track id="0aiby"><code id="0aiby"><dd id="0aiby"></dd></code></track>

    <ins id="0aiby"></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