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0aiby"><code id="0aiby"><dd id="0aiby"></dd></code></track>

    <ins id="0aiby"></ins>

    當前位置: 主頁 > 國內 >

    世界地球日:南水北調東線守護綠色長廊

    時間:2018-04-24來源:互聯網 作者:編輯 點擊: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根據聯合國提交的《2018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稱,全球約有36億人口住在缺水地區,而這一人口數量到2050年可能增長到48億至57億之多。屆時,人類將面臨水資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根據聯合國提交的《2018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稱,全球約有36億人口住在缺水地區,而這一人口數量到2050年可能增長到48億至57億之多。屆時,人類將面臨水資源缺乏的威脅。對此,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發起“綠色未來因水而聚”的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

    云圖片

    我國水資源岌岌可危,保護生命之源迫在眉睫。事實上,早在1952年,毛澤東在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的設想,經過半個世紀的反復調查論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開工,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揚州江都的“源頭”起,一條干線總長1467千米的輸水線路,把滾滾的長江水由南向北引至蘇北、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截至目前累計調入山東省水量超過26億立方米,運行4年多來,每年向山東調水量都有較大幅度增長,目前正在進行2017~2018年度供水工作,將調入山東省境內水量10.88億立方米。 隨著長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干旱的北方地區,南水北調東線這條“黃金水道”,產生了巨大的效益。

    東線活水清源 實現三大生態效益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主要是緩解蘇北、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城市缺水問題,并為向河北、天津、雄安新區、北京供水創造條件。運行5年來,南水北調對地區生態的改善是功不可沒的。

    一是改善水生態環境。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高德剛介紹,山東泉城濟南多年以來的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17.5億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只有11.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90立方米,不足全國的七分之一,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生態用水與生活、生產用水和保持泉水噴涌的矛盾尤為突出。

    2013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竣工通水,每年可為濟南市調引1億立方米長江水。南水北調工程在枯水期向城內河流強滲漏帶補水,完成了補源水源由單一地表水向多水源補給,補水周期由短期階段補源向全年常態補源的巨大轉變,為保持濟南泉群持續噴涌、彰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質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

    據悉,截至目前,濟南市利用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分別向臥虎山水庫、興隆水庫、小清河、興濟河和玉符河、大澗溝等重點滲漏帶生態補水13868萬立方米,有力地改善了水生態環境。

    二是支撐地下水壓采。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按照國家規定要逐步關停南水北調供水區超采地下水設施,逐步用南水北調水源替換超采的地下水資源。這項工作的開展,不僅能為南水北調用水騰出市場容量,發揮工程綜合效益,而且能夠從根本上遏制地下水超采局面,持續改善地下水生態環境。

    同時,逐步涵養的地下水資源還可作為戰略儲備,以應對不時之需。為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確保地下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江蘇根據國務院批復的《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地下水壓采總體方案》,通過自身挖潛、節水管水、優化配水等方式,大力推進地下水壓采工作,提前并超額完成國家確定的總體目標任務。山東省政府制定印發了《山東省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2015~2025)》,南水北調受水區涉及地下水超采的9個市、36個縣(市、區),已全部編制完成當地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并獲市級政府批復,正督促整治方案實施。

    三是服務航運。歷史上京杭大運河通航只能到達濟寧以南,而且因南四湖干旱缺水造成斷航事件時有發生,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大大改變了這一狀況,通航已通達山東濟寧東平湖,增加里程60.5公里,為東平湖直接通航至長江創造了條件。而且因為南水北調工程調水輸水維持了湖泊、河道水位穩定,給持續性航運提供了關鍵保障,有效避免了斷航帶來的損失。

    水利風景區帶動區域旅游產業發展

         “建一座泵站,豎一處景觀!” 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形象面貌的不斷提升,南水北調工程逐漸成為當地的一個重要景觀,也躋身為所在地政府發展當地旅游業的一張重要名片,帶來顯著的旅游效益。

    在規劃建設階段,南水北調江蘇段注重把工程與水文化有機結合。南水北調南水北調洪澤站工程已被評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寶應站被評為省級水利風景區?;窗彩薪枇δ纤闭{力推退圩還湖,著手將白馬湖打造成新的風景名片;淮安和宿遷兩市在洪澤湖周邊岸灘堤坡整治,提升規劃層次的同時,突出洪澤湖作為南水北調重要調蓄湖泊的新內涵,使洪澤湖風景區煥發新的生機。除此,南水北調工程成為地方政府打造水利風景區的有效依托。

    南水北調山東段同樣如此。曾經被稱為“醬油湖”的濟寧太白湖重現詩情畫意。為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順利實施,濟寧太白湖新區2008年確定在老運河入湖口建設人工濕地凈化工程。老運河人工濕地工程位于太白湖東北側的灘地和南側灘地區域,項目占地總面積約3823.5畝。老運河人工濕地屬于南水北調東線治污控制單元,是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水質的生態保障。工程于2010年11月全面開工建設,2011年全部完成,2012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老運河人工濕地工程沒有刻意地人為雕飾、造景,而是保留了濕地的原生態,用現有魚塘、坑塘及湖灘地在不同的水深處分別種植了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通過植物帶的優化配置,構建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一定水質凈化能力和美麗景觀效果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目前已發現170余種野生鳥類,東方白鸛、大天鵝、小天鵝、震旦鴉雀、小鴉鵑、水雉、黑翅鳶等珍貴鳥類在湖區周邊筑巢繁衍,老運河人工濕地成為山東省重要的淡水水產基地和鳥類棲息地。生態環境的改善,還讓太白湖景區于2013年晉升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優質水質成就東線綠色長廊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關鍵問題是水質,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的成敗。2002年東線工程啟動時,調水沿線水質污染十分嚴重,工程通水前,全線COD入河量須削減29萬噸,削減率為82%;氨氮入河量須削減2.8萬噸,削減率為84%。這在世界治污史上也沒有先例,甚至被一些專家視為流域治污“世界第一難”,曾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針對嚴峻的水質情況,國務院制定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為落實規劃,蘇魯兩省以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綜合治理、流域綜合整治、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截污導流工程為重點,把節水、治污、生態環境保護與調水工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治理、截污、導流、回用、整治”一體化治污體系,保證工程水質通水前達到規劃要求。

    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的流域治污和生態保護,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流域水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提升,輸水干線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昔日污染嚴重、臭氣熏天的臭水溝變成了清澈見底、魚鳥成群的生態綠色廊道。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曾被稱為“醬油湖”的南四湖,脫胎換骨成功躋身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絕跡多年的小銀魚、鱖魚、毛刀魚、麻坡魚等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的魚類在湖中重現。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文章導航
    推薦內容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_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蜜桃_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三区不卡_九九久久国产精品九九久久99
  • <track id="0aiby"><code id="0aiby"><dd id="0aiby"></dd></code></track>

    <ins id="0aiby"></ins>